溫泉鉆井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地質不確定性、施工技術故障和外部環境影響三大類,這些風險可能導致鉆井失敗、成本超支或安全事故。
地質條件是鉆井的基礎,地下情況的復雜性和勘察偏差,可能直接導致 “干眼”(無熱水或水量水溫不達標)或施工受阻。
熱儲層預測偏差:前期勘察精度不足,可能誤判熱儲層的深度、巖性或滲透性,導致鉆井未觸及有效熱儲層,出現出水溫度低、水量小甚至完全不出水的情況。
地層穩定性差:鉆遇松散沉積層、破碎巖層或溶洞時,易發生井壁坍塌,可能導致卡鉆(鉆頭被卡住無法移動)、埋鉆(鉆具被坍塌巖層掩埋),嚴重時需廢棄井筒。
異常高壓 / 低壓地層:遇到高壓地層(如含氣、含高壓水的地層)可能引發井噴,若控制不當會造成設備損壞和安全事故;遇到低壓地層則可能出現井漏(鉆井液大量漏入地層),導致鉆井液流失、成本增加,還可能污染熱儲層。
施工過程中,設備性能、技術方案或操作規范的問題,可能導致鉆井中斷或工程質量不達標。
設備故障:鉆井機、鉆頭、泥漿泵等核心設備長時間高負荷運轉,可能出現部件磨損、故障停機,如鉆頭損壞需頻繁起鉆更換,延長工期;高溫地層中,井下儀器(如測井儀)可能因耐高溫性能不足而失效,無法獲取關鍵地質數據。
鉆井液性能失控:鉆井液(泥漿)的密度、黏度等參數未根據地層變化及時調整,可能無法有效冷卻鉆頭、攜帶巖屑,或無法平衡地層壓力,進而引發井塌、井漏等連鎖問題;若鉆井液污染熱儲層,還會降低地熱資源的利用價值。
固井質量問題:固井(向井壁與套管之間注入水泥,封隔地層)時若水泥漿凝固不實、存在縫隙,可能導致不同地層的水串層(如冷水混入熱水層,降低溫泉水溫),或地下水污染,影響鉆井成果。
外部環境變化或合規性問題,可能導致項目延期、停工甚至終止。
環境敏感區限制:若鉆井區域涉及生態紅線、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地帶,可能因后期環保審查嚴格而被迫停工,或需額外投入高額成本進行環境修復。
政策與審批風險:前期未完善地質勘察許可、用地審批、環境影響評價等手續,可能在施工過程中被責令停工;部分地區對地熱資源開發有總量控制或分區限制政策,若未提前了解可能導致項目合規性風險。
自然環境影響:在山區、高海拔或雨季施工時,可能遭遇暴雨、滑坡、泥石流等自然災害,導致設備損壞、施工中斷,甚至威脅人員安全。